资阳万惠达

搜索
查看: 2952|回复: 0

中高考临近,多地发布重要提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30 15: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近日,福建福州、江苏无锡、安徽合肥等地公安相继发布提醒,中、高考临近,家长和考生应警惕“聪明药”。

c9a2374d8b16021024450c526269939d.png
91208e60d2b18a18a4df5e3f7f672348.png
据“福州公安”微信公众号介绍,所谓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阿德拉等,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等特性。部分人群宣传这些药品能够“提高记忆力”“提高成绩”。
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与阿德拉的主要成分苯丙胺被列入一类精神管制药品,而莫达非尼在2023年9月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此类药物的共性在于兴奋大脑或帮助集中注意力。
依照我国法律,非法吸食或注射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就是吸毒。
另据微信公号“崇明检察”消息,所谓的“聪明药”,不仅不会让人变聪明,相反,会让人失眠、焦虑、头痛、头晕、焦躁不安、神经质、厌食、心情低落、感觉异常、多汗、心动过速等。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成瘾性。
成瘾性不会因为停药而立即停止,反而症状可能持续加重,服用者无法摆脱药物,一旦停药就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比如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严重者还会走上吸毒道路。


201aaa12d0976c25ae3a21c2f43f0cd7.jpg
几年前,曾有媒体报道过相关事件——广州一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李明(化名)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其母亲发现后,十分着急,找来了一种“聪明药”让儿子服用。
高考过后,李明本以为不用再吃“聪明药”,却发现自己已经对这种药产生依赖。一旦不吃药,就会情绪不稳、贪睡、爱发脾气,忍耐了两周之后,他决定瞒着家人,自己上网买药。不料,才服用了两个月,李明性情大变。原本性格温和的他突然打伤了同学。李明的母亲推测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可能跟“聪明药”大有关系,于是带着他跑了几家医院,最后确诊李明患上了苯丙胺药物依赖,他所网购的“聪明药”其实是摇头丸。
警方提醒,中高考等重要考试前,都是“聪明药”骗局的高发时期。许多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考生或家长急于求成的侥幸心理,刻意夸大“聪明药”的“神奇”效果,却淡化其相当于毒品的危害。
考试当前保持健康的饮食合理的作息最重要切勿聪明反被“聪明”误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